瞭解受苦才能減緩受苦:建構醫學理論的新樞紐
我們須要思考的是,如何在醫學的理論當中發展一個能夠有效分析主觀的受苦經驗的框架。唯有知道疾病如何造成患者受苦的狀態,我們才有可能釐清不同的個體所適合的醫療處置與照護模式,而這有賴於對受苦經驗更好的理解。
我們須要思考的是,如何在醫學的理論當中發展一個能夠有效分析主觀的受苦經驗的框架。唯有知道疾病如何造成患者受苦的狀態,我們才有可能釐清不同的個體所適合的醫療處置與照護模式,而這有賴於對受苦經驗更好的理解。
隨著Alpha Go在棋盤上的勝利,以及Vladimir與Estragon連續三天的對話直播的出現,機器是否能夠思考原本乃是二元論與唯物論思想之間的重要辯論,如今卻將因人工智慧的發展而使得智慧與靈魂這個模糊的邊界更加模糊。
「天才、瘋子」,「正常、不正常」,「有病、沒病」,都是關於精神病患的二元標籤。高銘在《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看到了其他角度的世界。如果我們能放下偏見,不輕易地用既定的視角去審視未知;並且持續思考,嘗試給自己一個去理解和同理的機會。我們或許不僅將可以更加瞭解精神病患,也將能夠更加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