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見了嗎──在腦中定位音樂

科學家們首次發現對音樂有高度選擇性的神經群體。

原出處:Music in the brain1
原作者:Anne Traf­ton(MIT News Of­fice)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十分好奇,人類的腦中是否存在專門感知音樂的神經機制。現在,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的神經科學家首次定位出對音樂有高度選擇性(se­lec­tive)的神經群體(neu­ral po­pu­la­tion),其位於人類聽覺皮質,且不會對言語或其他環境聲響有反應。

「人們對它一直有很多猜測。」MIT 佛德瑞克與卡洛米道頓生涯發展研究會(Fred & Carole Mid­dle­ton Ca­reer De­ve­lop­ment)大腦與認知科學部門助理教授喬許‧麥克德莫特(Josh Mc­Der­mott)說。「其中一個核心的辯論,在於腦中是否有專門感知音樂的機制,還是附屬於專司其他功能的系統。」這次的發現歸功於一項新的分析方法,可以從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的資料讀取出神經群體,研究者藉此將六組神經群體對應到不同功能,其中包含針對音樂的群體,和其他如針對語音(speech)的群體。

MIT 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Mc­Go­vern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博士後研究員山姆‧諾曼-海格涅(Sam Nor­man-Haig­nere)表示,「這是個值得注意的研究結果,因為過去人們都不能清楚看見對音樂具高度選擇性的反應」。

「我們的研究並不認為感知音樂的神經機制附屬於其他功能的系統,因為這些神經反應只專門用於音樂。」MIT 認知神經科學沃爾特‧A‧羅森布里斯教授(Wal­ter A. Ro­sen­blith Pro­fes­sor)2、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成員南西‧坎維舍(Nan­cy Kan­wi­sher)表示。

描述此發現的論文刊載於 12 月 16 日網路版的 Neu­ron 期刊,3第一作者為諾曼-海格涅,資深作者為麥克德莫特和坎維舍。

聲音的定位造影

過去已經證實大腦聽覺系統難以定位造影,部分是因為 fMRI 以血流作為神經活性的指標,僅具粗糙的空間解析度。

在此研究中,研究者掃描 10 位受測者的腦部影像,記錄聆聽 165 種自然聲響時的反應,其中包括不同種類的談話聲、樂音,以及腳步聲、汽車引擎發動聲、電話鈴響等日常生活中的聲音。

過去已經證實大腦聽覺系統難以定位造影,部分是因為 fMRI 以血流作為神經活性的指標,僅具粗糙的空間解析度。fMRI 的最小測量單位──體積元素(voxel,以下簡稱體素),反映了數以十萬或百萬計的神經元反應。

「因此當你測量體素時,你測量的是其背後所有神經元反應的總和」諾曼-海格涅說道。為了將分離出這些神經反應,研究者運用一種技術,將每個體素模組(mo­del)為相關神經反應的組合;4他們運用此方法定義出六組最符合數據的神經群體,每一組對實驗中的聲音都有其特有的反應模式。

「我們發現,只要以六種群體的反應模式,就能解釋許多種種不同、橫跨幾萬體素的反應。」諾曼-海格涅說。其中一組群體對於音樂最有反應,另一組則對應到語音,而其他四組則是對應聲調、頻率等不同聲學特性。

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生理與生物物理學教授喬瑟夫‧洛契克(Jo­sef Raus­che­cker)表示,這個進展的關鍵在於分析 fMRI 數據的新方法。

「整個研究領域的人都想找到專司不同聽覺的各個區域,如同在視覺皮質所發現的那般,但問題是體素不夠精細。一個體素裡有數十萬個神經元,那你要怎麼將這些神經元組成的訊號分開?這就是數據分析的得力之處。」洛契克(並未參與本研究)表示。

圖片來源:bbvaopenmind.com

聲音處理的各個層次

我們認為這證明了資訊的處理具有層級性(hi­er­ar­chy),在初級聽覺皮質裡負責處理相對簡單的聲音特性,而其後第二層的處理程序,則負責語音和音樂等較抽象的特性。

四組與聲學相關的神經群體和初級聽覺皮質(pri­ma­ry au­di­to­ry cor­tex)──即初步處理聲音的皮質區──有所重疊,而針對語音和音樂的兩組則落在其範圍之外。

「我們認為這證明了資訊的處理具有層級性(hi­er­ar­chy),在初級聽覺皮質裡負責處理相對簡單的聲音特性,而其後第二層的處理程序,則負責語音和音樂等較抽象的特性。」諾曼-海格涅說。

研究者認為,大腦中可能還有更多處理音樂的區域,包含其中的情感成分。「現在我們還不能下定論,說『音樂』就在大腦的這個位置,」麥克德莫特說,「因為你只看到聽覺皮質裡的大部分反應位在那個區域,但還有很多地方是我們從未探索過的。」

坎維舍也指出,「在腦中發現針對音樂的反應,並不意味著大腦系統先天(in­nate)就具備這些系統;這個系統如何在發育過程中出現,將是未來探討的重要問題。我們必須回答『其在嬰兒期、幼年期多早時出現?它的發育有多依賴經驗的累積?』等問題。」

研究者們現在正在探究,這些對音樂具選擇性的神經群體中是否含有子群體(sub­po­pu­la­tion),而能分別對樂音的韻律、旋律、節拍等不同方面做出反應;他們也希望研究聆賞與訓練的經驗,對於這類神經群體有何影響。


  1. Music in the brain. MIT News. Dec 16, 2015. Retrieved Jul 20, 2016. 

  2. 譯註:此為以 Walter A. Rosenblith 命名之講座教授職稱。 

  3. S., Norman-Haignere, N.G. Kanwisher & J.H. McDermott (2015). Distinct Cortical Pathways for Music and Speech Revealed by Hypothesis-Free Voxel Decomposition. Neuron, 88(6), 1281-96. doi: 10.1016/j.neuron.2015.11.035 

  4. 譯註:在該論文中作者稱此分析方法為「voxel decomposition」。 

編譯:李文雅(意識物)

0 comments: